查看原文
其他

医路漫漫长求索,看青大附院卢云教授仁心妙手惠病患!

杨伦 青岛大学 2019-05-26



 今年10月21日,青大附院卢云教授受邀参加在波士顿召开第104届美国外科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临床大会并被授予Fellowship(F.A.C.S)荣誉称号。美国外科学院临床大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外科学术会议,今年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外科医生参加了这一盛会,而卢云教授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临床外科专家。



会议期间接受美国主流媒体《国际日报》记者采访时,卢云说:“获此殊荣,不但是国际上对我个人临床、科研能力的认可,也是我献给医院120岁生日的礼物,标志着附院胃肠外科临床诊疗水平跨入世界前列。


接下来,阿浮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卢云教授的求索之路!



个人成就


卢云是1999年从西安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附属医院普外科工作的,近二十年的勤苦探索,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外科医学专家


他率先在半岛地区开展了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TEM),领衔开展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NOSES)及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他曾利用TEM手术系统,10分钟就将一名27岁年轻女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顺利切除,术后10小时,患者恢复正常排气、排便并进食流质,这也是胶东半岛首例成功的TEM手术


他还将先进的“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一理念引入到急腹症治疗中,挽救了无数急诊病人的生命。



他和董蒨教授合作的中国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新方法研究,站在了数字医疗国际前沿;与海信公司联合开发的数字医学结晶——CAS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多年来,卢云每年自己独立完成的手术就有400余例。排在他那长长的手术等待名单上的还有新疆、安徽等地慕名而来的病人。


他成为青岛市首位全国医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多篇SCI论文。


今年他带领团队在杂志CANCER RESEARCH(IF=9.2)发表了有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MRI自动识别SCI论文,这是全球首篇在该领域的人工智能医学论文。卢云还获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二等奖等奖励,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学组委员。



求索之路


1

愈艰苦,愈坚定


     谈起自己的求索成长之路,卢云首先感谢的是他从医专毕业到禹城市人民医院袁营分院工作的日子。说是医院,其实就是村里一个临河的平房。一间屋子是诊室,另一间屋子是药房。卢云是这个医院唯一的医生。


三年时间,卢云曾经半夜三更深一脚浅一脚爬过田间地头到村民家中给高烧的孩子打上5号半的头皮针;也曾经在简陋的手术室中打着手电给村民施行阑尾炎切除手术。


他经常在老鼠的“陪伴”下入眠,甚至耳朵都被老鼠咬破过。他一边观察自己是否有血尿和发烧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一边继续给村民们看病。


艰苦的生活环境更加坚定了卢云成为一个优秀医生的决心,“我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知道他们对于好医生和有效治疗手段的渴望,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医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去帮助更多的人。”


2

学习中成长,实践中成才


卢云教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接着又攻读了博士学位,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一年365天,卢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2011年初他开始到西海岸院区工作。每天早上5点起床从市区赶往医院,7点开始查房并召集团队成员对病人病情进行MDT(多学科讨论)研讨,找出最佳治疗方案。


每到手术日都要做上4、5台手术,甚至有时候,上午在附院市南院区看完门诊,中午他就要赶回西海岸准备下午的手术,吃饭喝水几乎都顾不上,回到家经常已经是晚上8点以后。



他还身兼胃肠外科病区主任、内镜培训中心主任、青岛大学数字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我校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多重身份,即使如此,他依然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结直肠肿瘤和数字医学领域的研究。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了他热爱的医疗行业,“我想成为附院于冠君、张炳远教授那样技术细腻、德才兼备的好医生、好老师”。


3

走向国际,不忘育人


2005年,卢云到韩国延世大学SEVERANCE医院学习进修。2010年他又作为山东省卫生厅培养的第三批高层次卫生出国人员,来到了世界最大的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健康中心,进行腹腔镜外科的学术交流与深造。


我们只有站在世界先进研究领域研究者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远,才能给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卢云说。



他陆续派遣年轻医生赴韩国延世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地进行专业培训。


尽管病人多手术任务重,西海岸院区胃肠外科8名医生却全部完成了进修,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团队中的王东升等获得了青岛市首个快速康复领域(ERAS)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宪祥和刘尚龙两位年轻博士还双双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我苦点累点不要紧,关键是把你们尽快培养出来,使我们时刻与世界水平保持同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这是卢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用最好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是卢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




医者仁心

       


1

和蔼可亲,耐心待人


每周三个半天的门诊,每次门诊都要看上50多个病人。但对每一个病人,卢云都细心询问病情耐心解释治疗方法。每次查房时,他都会和每一位患者进行交流,开开玩笑,拉拉手。


胃癌患者术后一般需禁食几天,留置鼻肠管保证合理的营养支持。但是因为难受,许多患者在回到病房后,常常偷着把鼻肠管拔掉。


但卢云却从来不发脾气,第二天查房时总会和蔼地跟患者讲解并重新安置;一位来自黑龙江的老大娘要切除一个巨大结肠肿瘤,术前卢云就特意来到病房握着大娘的手笑着说:“明天给您做个小手术哈。”


2

设身处地,悉心治疗


来自安徽的15岁少年峰峰,因“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在合肥、上海多方求医,第一次手术中出现两次大出血甚至生命垂危。


病症复发后,家人带着他辗转全国各大医院求医,却都以手术难度大,手术效果差被婉拒。多方打听之后,峰峰的家人连夜带着他从安徽赶到了附院。卢云悉心询问病情,立刻安排TEM手术精确切除了复发位置病灶,保全了孩子的肛门功能。


卢教授和蔼可亲,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我们对卢云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峰峰父亲在感谢信中真挚地写道。


而类似这样的感谢信,在西海岸院区胃肠外科病房外就足足挂满了一整面墙。


卢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为了病人。”这也成为了他们团队的工作准则。自2011年西海岸院区普外科成立以来,他带领的团队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3

奋不顾身,抢救患者


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刚完成一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卢云穿着手术衣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中。


一位伤者腹内脏器穿孔急需救治,无法确定病人身份也没有家属陪同,冒着医患矛盾的风险,卢云毅然决然地立刻带领团队完成了燃爆事故后的首台抢救手术,患者后来顺利康复出院。


在之后七天七夜的事故伤者抢救过程中,因担心病人病情突然变化,卢云一直吃住在医院。连续工作过于劳累,卢云患上了带状疱疹,他强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一个月之后才痊愈



4

医术传播,善心传递


卢云的仁心妙手还惠及了更多的人。


卢云得知,四川甘孜、西藏等地医疗设备陈旧、人员不足,根本无法完成腹腔镜等手术。卢云就和同事们积极谏言,举办医疗专项培训,为西藏、四川、贵州等边远地区培养医疗人才。


2015年4月,来自日喀则市6家医院的17名学员,在附院进行6个月的培训学习。藏族医生扎西拉姆深情地说:“正是有卢云教授这样的好老师,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损伤控制性手术、如何做腹腔镜手术,我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到日喀则。”


兼任附院内镜培训中心主任后,卢云已率领团队进行了37期的腹腔专科技术培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500余名腹腔业务骨干。近期,附院内镜培训中心也被评为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培训基地


卢云说自己对附院充满了感激,正是这里“博学慎思、笃行亲民”的优秀医生和老师们为他从医之路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也正是青岛大学和附院的广阔平台帮助他在医学科研之路上披荆斩棘。


“怀感恩、知艰难、不畏惧”是卢云的座右铭,未来,他会带领团队继续以卓越的工作在胃肠道肿瘤治疗和数字医学领域继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卢云教授,纵医路漫漫

唯有医心不变

“怀感恩、知艰难、不畏惧”

他说:

要用最好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用仁心妙手

创杏林飘香


往期精选

志当存高远,行宜重足下
看青大附院崔主任的医者仁心

保研之路 | 医学部的她们的四年



青岛大学

—QDU_1909—


采访 /  杨伦

封面 / 徐轩浩

编辑 / 王迎新  

审校 / 司晴 尹铄 王璐

责编 / 宋佐东 李鹏


青岛大学(党宣)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为青大附院卢教授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